导入数据...
教育部:持续推进“四新”学科建设,着力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
时间:2024-03-01 12:15:56    来源:教育部    编辑:admin
    查看:1403

3月1日,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,介绍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。

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高东锋介绍,新时代以来,高等教育战线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要,下好先手棋、打好主动仗,改革创新持续深化。按照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聚焦新质生产力建设新要求,深入推进“新专业建设、专业建设新要求、交叉融合再出新”,体系化推进新工科、新医科、新农科、新文科建设,把战略转变为目标,把目标落实为举措,在教育教学的组织模式、培养机制、内容方法、理论实践等方面取得系列突破,牵引带动高等教育的全方位、全过程、全要素改革,构建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范式。

  一是以组织模式创新带动人才培养深层次变革。深入开展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,以新理念引领创新发展。聚焦人工智能、集成电路、量子科学、生命健康、能源等战略性新兴领域和人才急需,全面推进特色学院建设,布局建设了12个未来技术学院、50个现代产业学院、33个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、28个示范性微电子学院、18个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等,引领带动高校教学组织模式变革创新,有针对性、有组织地开展人才培养。

  二是深化学科交叉、产教融合、科教融汇。与相关部门紧密合作,在集成电路、储能技术、生物育种、医学攻关、人工智能等国家战略急需领域,分批布局建设45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,累计承担国家级项目1100余项。深入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,聚焦绿色低碳、数字经济、量子信息等领域,发挥集群溢出效应。

  三是着力推进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。依托77所高水平大学的28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,强化基础学科领域有组织拔尖人才培养。实施基础学科国际暑期学校计划,支持北京大学等46所高校举办112期国际暑期学校,1341名国内外学者开设1141门课程、3.1万名国内外学生交流研讨。实施基础学科系列“101计划”,在计算机科学、数学、基础医学、经济学等9个领域布局建设核心课程、教材、师资团队和实践项目。以计算机领域为例,已凝炼12门核心课程体系、知识图谱,编写21本核心教材,打造了涵盖400多个项目的实践项目集成平台。

  四是强化创新能力培养,造就大批“敢闯会创”的生力军。举办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(2023),共有来自国内外151个国家和地区5296所学校的421万个项目、1709万人次报名参加。深入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,2023年立项41956项,参与学生178090人、教师人数5万余人。

  高东锋表示,下一步,将对标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,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,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龙头作用,畅通教育、科技、人才的良性循环,坚持服务补短板、扬长板、锻新板,持续推进新工科、新医科、新农科、新文科建设,深化产教融合、科教融汇,加快构建“人工智能+教育”新生态,着力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,为解决“卡脖子”“卡脑子”“卡嗓子”的问题提供人才保障,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。